登录/注册 搜索

东辽葫芦画

发布时间:2020-09-06 10:15:19| 作者:

视频介绍

    葫芦画源于宋代,兴盛于清朝康熙年间,清代中叶传入我国东北。在吉林省东辽县农村,旧时家家都有在房前屋后种葫芦的习俗,瓢葫芦可做盛水的器皿,亚腰葫芦可供观赏,东辽的葫芦画,就是在这种自然环境基因中发展起来的。生息在东辽河源头的先民认为,葫芦音近“福禄”两个字,象征着富贵:因其多籽,象征着子嗣兴旺;压腰葫芦外形由两个球体组成,象征着夫妻和谐美满、不弃不离;传说中葫芦还有除病之用,只需摆放在病者的床尾或睡侧就可以吸取病人身上的病气,使其快速好起来,所以东辽先民们常把葫芦进行艺术加工后挂在家门口用来辟邪招宝,因此,葫芦画成为东辽河源头以及东辽河流域流行较早、较为原始的观赏品和吉祥物之一。

    东辽葫芦画于100多年前源起于吉林省东辽县建安镇革新村,这里地势平坦、土地肥沃,气候较适宜葫芦生长。

    东辽葫芦画目前重要传承人为东辽县建安镇的赵文秀。他采用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技术,在亚腰葫芦、瓢葫芦上运用彩绘、火绘(现代人以电代火)、刀刻等艺术手法,创作出形象生动、富含祈愿、寓意深远的吉祥物象做为观赏品和节日文化饰品。

    使用工具:画笔、颜料、刻刀、自制电烙铁、老式放像机改造的投影仪、钩针等。

    赵氏葫芦画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,成为一项新兴的文化产业。赵氏葫芦画每年都有近十万件作品流向河北、北京、辽宁、黑龙江、内蒙等省市工艺品市场;在2008年的长春国际农博会、2007年第二届吉林省民博会和2002年在沈阳举办的民间文化艺术产品展销会等大形展会上,东辽赵氏葫芦画备受专家与中外各界人士喜爱。参展作品均被与会者抢购一空;沈阳日报、吉林日报、吉林教育电视台和城市晚报等新闻煤体以《中华民间艺术瑰宝——东辽赵文秀的葫芦画》、《刻有福字的葫芦》为题争相予以报导;2005年,赵文秀将葫芦画艺术创作引入美术教学活动;2009年,东辽葫芦画被列入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    东辽葫芦画富含着浓郁的吉祥文化特质,使其成为中华民族吉祥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