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/注册 搜索
首页>>详情页

东辽乌苠食俗

发布时间:2020-09-06 09:44:29| 作者:

视频介绍

    乌苠现特指高粱乌苠,又称乌米,古称栗奴。是因高粱种子被黑穗真菌浸染,生长在高粮秸秆顶端上的真菌,是一种活基菌。

    它的生长因影响高粱的产量,在生长到能辨认出高粱和乌苠时需及时掰除,俗称“打乌苠”,又因乌苠可即采即食,味道清爽,老幼咸宜,“打乌苠”就成为男女老幼踊跃参加的止损增益的农事活动,哪里种高粱哪里就有“打乌苠”。

    在年复一年的生产生活中,人们对乌苠的认识和应用也在不断深化,有的成为“打乌苠”的好手,在乌苠很小的时候就能辨认,可采到最鲜最嫩的乌苠;有的“打乌苠”的本领一般,误将高粱看做乌苠掰下,谚语:遛沟走,歪脖瞅,见着大肚就下手,说的就是这种现象。有的乌苠菜做的非常有特色,炖煮、煎炸、闷蒸、烧烤样样皆精,成为辈辈相传的家族私房菜,让离家在外的游子时不时的想起妈妈菜的味道,勾起一股浓浓的乡愁。有的对老乌苠的采收、保管、应用十分精到,形成了固定的做法,并代代相传,是一个家族生活中的一部分。

    有史以来,高粱一直都是东北地区的主粮,但到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杂交玉米的兴起,就成为一种小杂粮,只有个别地方有少量种植,与乌苠有关的民风民俗活动也销声匿迹。直到2012年李淑侠在安石镇大面积种植高粱乌苠获得成功,与乌苠有关的民风民俗活动才得以恢复和再现。并通过科研攻关,生产出乌苠深加工系列产品,形成了一个新兴的产业,把关于乌苠的民风民俗活动继承、传播,并发扬光大。